取消
机构动态
【三秋砺行,筑梦大学】别让“拖延症”毁了你的大学!5个小技巧帮你摆脱拖延
2025-09-15

 

解锁校园密码

夯实成长根基

亲爱的学子们

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

高效适应大学生活

我们为大家细心梳理了一份

大学生应知应会学习指南

今天我们一起走进

《九月筑新基,启航明方向》第十四期

别让“拖延症”毁了你的大学

3个小技巧帮你摆脱拖延

 

上了大学,没有老师天天催着学习、没有固定的作息安排,不少同学慢慢陷入“拖延怪圈”:作业拖到截止前一晚才写、复习等到考试前一周才开始、计划好的事永远“明天再做”。其实,摆脱拖延不用靠“意志力硬扛”,试试这5个小技巧,轻松养成高效习惯。

用“拆分法”把“大目标”变“小任务”

很多时候拖延,是因为面对“写论文”“备考”等大目标时,觉得“太难、太复杂”,从而产生逃避心理。

把目标拆分成“能立刻动手”的小步骤:比如“写一篇课程论文”,可以拆成“确定选题(30分钟)→找3篇参考资料(1小时)→列论文大纲(1小时)→写引言部分(1.5小时)”;

给每个小任务定一个“短时间期限”,比如“今晚8点 9点完成论文大纲”,小任务更容易完成,每完成一个还能获得成就感,推动自己继续做下去。

用“定时法”逼自己“先做5分钟”

拖延时总觉得“等状态好再开始”,但越等越不想动。这时可以用“5分钟启动法”打破僵局。

给自己定一个“5分钟倒计时”,告诉自己“只做5分钟,做完就休息”;

大多数时候,只要开始做5分钟,就会慢慢进入状态,甚至愿意继续做下去。比如“不想背单词”,就先逼自己“背5个单词”,往往背完5个后,会自然而然地接着背下去。

 用“排除干扰法”打造“专注环境” 

 

手机、短视频、室友的聊天声,这些干扰很容易让本就拖延的人“分心摆烂”。主动打造专注环境,能减少拖延的借口。

学习时把手机调成“飞行模式”或放在“看不见的地方”,如果需要用手机查资料,就提前把要用的东西整理好,避免中途刷手机;

找一个“适合自己的学习场景”:喜欢安静就去图书馆自习区,喜欢有氛围就去教室,远离“躺在床上学习”“边吃零食边做事”等容易分心的场景。

拖延不是“改不了的毛病”,而是需要用“巧劲”慢慢调整。不用追求“一下子变成高效达人”,从今天开始,试着用一个小技巧逼自己“动起来”,坚持一段时间,就能慢慢摆脱拖延,让大学时光过得更充实、更有意义。

 

图片
END

 

知明行笃,解锁校园密钥

学思并进,夯实成长根基

学子们,摸清必备常识

迎战大学生活

我们明天再见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上内容选自微信公众号“太原新时代志愿中心”-------------------